English

社店关系:相爱容易相处难

1998-02-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张隽 我有话说

1998年2月8日上午,北京图书订货会组委会借全国各地出版、发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云集京城之机,组织社店双方部分代表开展了社店发行体制改革座谈会。会议议题集中在我国社店发行体制如何由原来的各自为政、各显神通发展到松散式合作,再走向进一步理解和沟通,统一认识,加强密切合作。

中国青年出版社胡守文社长指出,目前我国社店双方合作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折扣问题上,而自办发行作为出版社一种阶段性策略已经走到十字路口,它不可能长期存在下去,这必将导致出版社作出战略性调整,如组建发行联合体。胡守文认为,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不能老靠“赶大集”(搞订货会)来实现销售计划,而要建立起畅通的、多渠道并行的发行机制。

上海市新华书店总经理兼上海贝塔斯曼文化实业公司董事长哈九如认为,社店问题的现状是社店双方各自在进行改革,并由此而产生一些新矛盾。如新华书店自办批销中心后,面临着产业经营单一,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社店合作又存在折扣问题难以统一、规范;出版社自办发行风险性强,库存量大,容易背包袱。针对这些实际问题,哈九如指出,社店双方要对历史状况作分析研究,按市场运行规律各自重新定位,并找准双方共同的切入点。他在肯定作为生产方的出版社是出版发行业的主体的同时,希望出版社能容忍新华书店多种渠道和方式开展图书批销工作。新华书店当然也要容忍出版社自办发行。社店双方分工明确,从松散无序的合作向紧密有序合股运作过渡,其结果必然是新的出版、发行集团的崛起。

浙江省新华书店周立伟总经理具有极强的市场观念。他说,社店关系其实很简单:能合作就是朋友。比如省店的功能很明确,把本省版的书发行到全国各地,再将外版书引进本埠来。至于与出版社的合作则更简单,折扣问题并不很关键,高进高出,低进低卖,能销多销,销不了退货,因为一家书店可以同时接受多家出版社的发行委托。周经理认为社店双方共同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图书市场的期望值过高,生产相对过剩,发展资金不足,流通渠道不畅等。农民有钱了就盖楼娶媳妇,并不一定会花钱买书存在书架上,真正看书的还是学生群体。一些省市店的经理不是在研究市场和经营,而是盲目赶潮流以致大量图书选题的重复出现。国家不允许文化产业以赢利为目的,出版机构的资金不足必然使买卖书号和盗版现象将长期存在。社店系统的科技含量偏低,又造成图书成本费用过高,书价上升而图书滞销,市场覆盖率也随之下降。这些问题需要社店双方站在共同的利益上去分析解决,仅靠理顺社店双方本身的关系是远远不够的。

中国少儿出版社副总编辑陈海燕认为,社店双方既相互依存,又存在矛盾。矛盾的焦点仍是折扣问题。他大胆设想社店双方可以建立起社店书价联盟,守住折扣线。这样有利于形成市场,有利于竞争,有利于社店的相互合作。

看来,1998年社店关系仍难走出磨合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